微软、谷歌、苹果、亚马逊、Meta、英伟达、Adobe等15所全球知名企业
在这份榜单中,加州伯克利成为最大赢家,共有1041名毕业生收到上述企业的offer,而麻省理工、哈佛、宾大等传统顶尖名校却意外排在10名之外。
可见就业这件事,并非完全由学校的名气和QS排名决定,榜单揭示了哪些院校在全球顶尖企业眼中更具吸引力。
如果你正在规划留学,今天这篇文章能为你在择校时提供一些新的思路:选择一所资源与行业匹配度高的院校,或许能让你在毕业时更快进入大厂HR的候选名单~
前排全是老熟人:加州伯克利分校、伊利诺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、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、卡耐基梅隆大学、佐治亚理工学院、康奈尔大学……
再往下看,不少QS排名靠前的院校居然全被挤到了10名开外,比如麻省理工学院、哈佛大学、哥伦比亚大学、宾夕法尼亚大学……
不光是这份榜单,美国福布斯曾调研5年来企业的招聘喜好,仅有7%的公司更倾向于录取哈佛耶鲁等名校毕业生,绝大多数企业都开始关注私立名校、公立常春藤的毕业生。
这些院校在专业与企业需求的契合度、产业对接深度、项目落地程度三方面,都更符合企业的期待。所以我们先搞明白一个问题:企业要什么样的人才?
在榜单中,最爱抢人的企业主要有4家:谷歌、微软、亚马逊、Facebook(现在的Meta),它们近些年的研究重点都放在AI系统+硬件/基础设施建设两方面:
■谷歌:推出Gemini系列大模型,以及生成式视频与音频模型模型Veo3;同时探索AI驱动的芯片设计,缩短硬件迭代周期;
■微软:发布Mese,用AI生成能实时交互的游戏场景;且在AI基础设施领域投入上百亿美金;
■亚马逊:积极布局AI对平台的生态升级,在云平台、智能家居、电商和物流系统中与AI深层次地融合;
■Meta:将AI与VR/AR技术深度融合,打造沉浸社交体验;将AI应用于Instagram、WhatsAPP等应用中,如AI翻译、个性化推荐等……
这些业务对设计师的要求也直线提升,设计师不仅要完成界面美化,还要能为AIGC大模型和复杂系统设计交互流程、信息结构和使用者真实的体验逻辑。
其次,在AI+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的背景下,设计师既要懂产品造型、结构,还要懂传感器、嵌入式系统、人机交互等。
最重要的是,企业逐渐重视设计与工程、算法的深层次地融合,设计生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理解力,能与开发、数据团队协作,把创意落地成可运行的产品体验。
榜单前列的院校几乎全都踩中了企业的核心需求,学科设置与行业要求高度契合,产学研合作深入,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参与高落地性的项目——
作为榜单第一的院校,UCB在人工智能x设计领域非常强,比如设计MDes,就利用人工智能、增强和虚拟现实、传感和物联网技术解决当代的各种难题。
据汉艺学生分享,基本上进去后第一学期都在学各种技术,如果是对技术一点都不感兴趣的同学,可能学起来会有点儿崩溃。但是从第二学期开始,就开始大量接触设计实践了。
UIUC的优点是计算机系统与工程的底子,设计生能接触到更硬核的资源。以王牌专业工业设计为例,它细分为MDes和MFA。
MDes更偏向于跨学科设计创新与系统性处理问题,学到的东西更落地,例如人机交互、物联网、嵌入式系统、数据可视化等。
而MFA更强调设计的探索与实验性,主要培育学生在用户洞察、体验叙事、创意上的能力,适合想入职企业创新设计部门或产品团队的同学。
再说企业资源,该学校与谷歌、微软、亚马逊等企业共建实验室,为学生提供合作项目和实习。
想要申请UIUC,作品集中就要体现对前沿技术的理解,F同学拿下该学校工业设计BS,它的项目之一就有关于机器人设计,包含大量对于机械装置各部分功能、结构说明、运用原理的研究,比如坦克移位器、进料装置、射击装置和升降悬挂装置等。
该学校在技术深度、跨学科合作、产业对接上形成了很成熟的体系,在AI+硬件+设计系统领域对设计生的培养极具竞争力。
比如整合设计MDes,该专业以跨学科和项目制为主,强调面向未来的设计。而且根据过往信息,密歇根安娜堡在互联网车企领域有过研究,所以同学们多半能接触到无人驾驶交互界面、智能座舱等项目。
设计科学MS则主要把设计、工程、商业等领域整合起来,同学们可以选修AI与机器学习、计算机视觉、机器人、物联网等课程。
企业合作资源也很硬核,精准定位当下最热门的车企大厂,比如福特、宝马、奔驰、哈雷摩托车、特斯拉等。
CMU在学科质量与企业资源方面都很强,在人工智能、计算机系统、软件工程等方向位居世界前列。
比如人机交互硕士,开设在计算机科学学院下,课程将交互设计、产品策略、计算机科学、人工智能等多领域融合在一起,学生不但可以学习理论知识,还将通过为期数月的企业合作项目,与顶级企业(如谷歌、亚马逊、微软等)等合作。
产品服务整合创新硕士同样符合企业对AI人才的期待,比如在智能系统与物联网、数据驱动产品设计等课程中,学生会接触传感器数据采集、云端分析等技术,让同学们能解决AI带来的技术性问题。
当然,除了学科设置与企业需求匹配,加州伯克利坐落在在硅谷核心科技圈;UIUC、密歇根安娜堡虽不在硅谷,但在CS领域口碑极高,加上与硅谷大厂的长期合作,也是稳稳的幸福。
想进大厂,除了美国,同学们还有以下专业可选,它们的课程设置都瞄准当下最热门的领域,还有非常强悍的企业合作资源。
作为AI领域的强校,爱大很多设计专业都很符合企业的期待。比如数据域人工智能伦理硕士,与剑桥的人工智能伦理与社会学项目很相似,主要都是在研究怎么样使用AI、如何约束AI。
也鼓励同学在未来学院内自由选择跨专业学习,这中间还包括但不限于服务管理与设计、叙事未来:艺术、数据与社会、可持续土地和城市、未来治理等10余个方向。
爱丁堡大学和腾讯不仅在商业项目上有合作,在教学层面也有深度互动,所以同学们多少能接触到与腾讯的合作机会。
IDE主要在帝国理工(IC)上课,作为一门两年制的项目,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学习机械工程与设计创新方面的知识,并用这些能力去解决当今社会的复杂问题。
IC和戴森、飞利浦的合作非常密切,所以同学们有机会在合作项目中积累学习,当然强度也不低,一周一产出是常态。毕业生回国后,进入华为、小米、大疆做产品设计、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或创新战略的非常多。
该学院开设的研究生专业都很硬核,比如计算机科学、创意机器人、数据科学和AI、创意计算机等。
这些专业课程都是围绕创造力和机器学习、人机交互、大数据,社交平台和数字公民身份、计算环境,可视化和传感、数字创意产业的创意编码和软件开发等。
CCI还和谷歌合作推出过在线课程,专门教艺术生如何在Web开发中使用机器学习。
当然,伦艺毕竟还是艺术学院,同学们可以用技术挑战传统的设计,勇于尝试一些新的美学的表达方式和创作手法,成为技术与艺术兼修的未来艺术家。
最后,全球顶级大厂青睐的设计人才已经越来越“硬核”——不仅要有审美与创意,还要能在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拿出真本事。想要挤进这些团队,在选择有关专业时就要有意往这些方向靠拢。
在作品集中体现你对新兴技术的理解与应用能力,融入数据可视化、交互编程、算法驱动设计等内容,这样,才有机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。
美国College Transitions发布了一则报告,根据微软、谷歌、苹果、亚马逊、Meta、英伟达、A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